close

  曹林
  年底年初是算賬的時候,“富可敵國”這個詞近來在媒體出現的頻率非常高,一些媒體高調地報道,中國經濟發展的速度沒降下來,GDP不斷飆升,一些省份的GDP甚至超過了一些富國,比如有的富省GDP已經直趕排名世界第十五的韓國。“富省可敵韓國”的大標題洋溢著大國崛起的自豪感。
  中國人有比拼財富的傳統,“富可敵國”這個成語源於《漢書》,形容一些土豪的錢很多,私人擁有的財富甚至能與國家相匹敵。中國在近代史上落後挨打的歷史,落後怕了窮怕了,形成了中國人與世界進行比較的焦慮,與發達國家美國英國比,與鄰居富國日本韓國比。
  上世紀60年代大躍進時最流行的口號就是要“趕英超美”。改革開放後,開始是追趕亞洲四小龍,把韓國當成追趕目標;然後追趕世界發達國家,整天與美歐日的GDP比較。2012年終於超過了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後,因為跟美國的差距還比較大,追趕美國不是一兩年的事,雖然報道稱“中國經濟總有一天會超過美國”,但總體覺得這樣比已經沒啥意思了。然後現在又換了一種比法,拿一些富省跟一些富國比較來凸顯優越感,於是有了“富省可敵韓國”。
  一些媒體熱炒“富省可敵國”,這種渲染並沒有在國人中引起那種大國崛起的傲視感,相反,多是批評和反思的聲音。這種反省見證了國人的理性,已經過了那種迷信、迷戀與崇拜GDP的階段,意識到了GDP背後的問題。
  雖然中國人過去曾經非常迷戀GDP,但如今已經過了那種迷戀的時期,而越來越理性。很多政府官員還在崇拜GDP,可老百姓看到的卻是問題。很多網友都是從批判性的角度來看“富省可敵國”的,一個網友的質問激起了很多共鳴:龐大的GDP下老百姓的收入占多少呢?只是一小部分,如此“只長骨頭不長肉”的“富可敵國”,值得誇耀麽?靠賣地和炒房支撐起來的GDP,有什麼好自豪的?
  普通老百姓是拿自己的感覺說話,抱怨空氣越來越臟了,霧霾越來越常態,水中的怪味越來越刺鼻,批評GDP又不能當飯吃,我們不能陷入一邊開著寶馬一邊吸著霧霾的悲慘境地。而專家是拿數字說話,著名的專欄作家葉檀列舉的數字很有說服力,她說:2012年,中國人均GDP是0.6094萬美元,美國5.1689萬美元,日本4.65萬美元,韓國為2.2590美元,當年中國人均GDP是美國的12%、日本的13%、韓國的27%。按照人均計,中國的經濟增速並不高,人均創造的產值遠不如發達國家。
  前幾天一家外媒的報道刺痛了很多中國人,這篇文章的標題就很刺眼:環境污染將讓中國房地產變得一文不值。這篇文章的最後一句話被很多中國網友轉發:無論中國的房地產存不存在泡沫,如果污染繼續惡化——如果年輕人選擇出國,而不是居住在污染的城市,它都有可能會變得一文不值。這篇評論說的僅僅只是中國面臨的問題之一,如果貧富差距、地區差距、統計水分、環境污染之類讓國人頭疼的問題疊加在一起,更將“富省可敵韓國”這種自以為是的優越感擊得粉碎。在“我們一個省的GDP就能頂個韓國”這個似乎能讓人膨脹的比較面前,中國真的膨脹不起來,中國人高興不起來。
  GDP高了不是壞事,但如果讓老百姓覺得那個數字跟自己沒有關係,就是壞事了。當下的改革,就是要讓老百姓覺得這個數字跟自己有關係,藏富於民,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更是每個人的夢。中國很多地方政府已經意識到過度崇拜GDP的問題,努力弱化對GDP的追逐,弱化排名和競爭,比如廣東早就提出“不在意其他地方GDP會趕上廣東”,這種面對GDP的理性更需要制度的支撐。
(編輯:SN090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z09bzzbj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